您的位置::首页乡村振兴用好改革“关键一招” 激活乡村“根本动力”

联系我们 / CONTACT

咨询热线

18985143698

  • 手机:18985143698
  • 邮箱:xfj202409@126.com
  • 地址: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永阳街道

用好改革“关键一招” 激活乡村“根本动力”

2024-10-30

近年来,贵阳贵安“三农”系统坚决扛起深化改革的重大政治责任,以耕地、林地、宅基地、集体建设用地“四块地”改革为抓手,扎实做好“清、活、管、用”四篇文章,不断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,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。

近年来,贵阳贵安“三农”系统坚决扛起深化改革的重大政治责任,以耕地、林地、宅基地、集体建设用地“四块地”改革为抓手,扎实做好“清、活、管、用”四篇文章,不断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,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。

守牢底线,耕地改革推动粮食增产增收

耕地是粮食安全的生命线。坚持严守耕地总量,提升耕地质量,不断提高耕地效益,2023年完成粮食种植135.66万亩、产量42.94万吨,耕地综合效益亩均提高到1000元左右。一是强保护。建立“市统筹、县主抓、乡实施”工作责任体系,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,制定《贵阳贵安防止耕地撂荒保障粮食生产十条措施》,建立撂荒地举报制度,防止耕地“非农化”、农田“非粮化”。坚持“一图斑一核实”,开展25.9万亩潜力资源图斑摸排,目前审定可恢复面积1.88万亩。二是强主体。强化种养大户、家庭农场、农民合作社、农业产业化企业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,出台政策优先支持种粮主体申报粮油规模种植项目,按标准给予5000元至40万元的补助奖励,探索“租金变股金”的土地流转利益联结机制,流转价格控制在500元/亩以内,2023年底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1.3万家以上。三是强效益。集成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技,大力推广“龙宝种粮”模式,推广“稻+”“玉+”生产方式,成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96家,建成高标准农田123.4万亩,2023年耕地复种指数提高到135%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58%以上。

提升效益,林地改革激发振兴动力活力

聚焦“重林、造林、营林、治林、林改”五个重点,大力发展林下经济,提升林业综合效益,林下经济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。一是抓示范。以国有林场、国储林为重点,打造中药材、食用菌、林下养殖等各类基地30个。指导示范作用较强、生产规模达1000亩且连片的开阳县杠寨林场新屋基工区、开阳县双永国有林场林下种植基地积极申报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。指导开阳县、息烽县申报一批贵州省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试点。二是抓主体。支持龙头企业发挥资金、技术和管理优势,带动发展林下经济,逐年将重点扶持具备规模的经营主体申报书纳入区(市、县)项目储备库,培育林下种植经营主体50户以上。三是抓支持。积极争取省级林业改革产业补助等资金、落实市县林业产业专项资金、整合乡村振兴专项资金,用于林下经济产业补助和示范基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。今年已争取到国家、省林业项目16个,资金850.6万元。

盘活利用,宅基地改革促进乡村宜居宜业

宅基地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。贵阳贵安聚焦“清、建、管、用”四个关键,加快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,推动闲置资源资产转化为农民增收强劲动力。一是全面清。在充分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,“一户一策”,通过依法转让、超面积有偿使用、依法依规完善手续等方式开展确权登记,为农村闲置房屋盘活提供权属保障。截至目前,累计完成宅基地确权登记21.6万宗。二是规范建。按照“规划先行、政策引导、镇村统筹、村民自愿”的原则,引导村民集中建设居住,所有行政村实现详细规划管控全覆盖,累计改造宜居农房20000户、盘活利用闲置农房1254栋,乡村农房风貌持续改善。三是严格管。将农村宅基地批准书、规划许可证审批权限下放委托到乡镇,建立“一站式”审批管理服务窗口,提高审批管理和过程监管能力。严格落实“一户一宅”规定,加强新增建房审批管理,禁止未批先建、超面积占用宅基地,严控违法占耕建房。四是盘活用。大力推广开阳水东乡舍“622+1”、修文幸福村“811+N”等模式盘活利用闲置农房,打造**市级闲置农房盘活平台“村村APP”,建设10条农村“五治”集成暨乡村旅居示范带,培育壮大避暑旅居产业。以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市试点建设为抓手,建设农村产权综合性服务平台,完成闲置房屋线上挂牌交易786宗、涉及金额4748.03万元。

入市交易,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实现产业提质提效

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。在息烽县探索集体建设用地盘活路径,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,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,助力农民增收。重盘活。摸清**集体建设用地27.89万亩底数,“一村一策”制定盘活方案,采取村集体经济“1+1”发展方式,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社会资本合作,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、民宿等业态。建机制。制定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改革实施方案、管理办法以及实施细则,编制基准地价,实现“同权同价、流转顺畅、收益共享”。推试点。深入推进息烽县**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,累计完成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交易9宗共662.9万元。

新征程上,贵阳贵安“三农”系统将持续聚焦重要领域、重要任务、重要试点,抓住关键主体、关键环节、关键节点,紧盯农村“四块地”改革,以重点带全局,不断增加农业农村改革的系统性、整体性、协同性,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,持续激发农村动力活力,推动乡村振兴。
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

分享至: 微信
新浪微博QQ空间
上一篇
下一篇

用好改革“关键一招” 激活乡村“根本动力”

日期:2024-10-30

近年来,贵阳贵安“三农”系统坚决扛起深化改革的重大政治责任,以耕地、林地、宅基地、集体建设用地“四块地”改革为抓手,扎实做好“清、活、管、用”四篇文章,不断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,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。

近年来,贵阳贵安“三农”系统坚决扛起深化改革的重大政治责任,以耕地、林地、宅基地、集体建设用地“四块地”改革为抓手,扎实做好“清、活、管、用”四篇文章,不断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,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。

守牢底线,耕地改革推动粮食增产增收

耕地是粮食安全的生命线。坚持严守耕地总量,提升耕地质量,不断提高耕地效益,2023年完成粮食种植135.66万亩、产量42.94万吨,耕地综合效益亩均提高到1000元左右。一是强保护。建立“市统筹、县主抓、乡实施”工作责任体系,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,制定《贵阳贵安防止耕地撂荒保障粮食生产十条措施》,建立撂荒地举报制度,防止耕地“非农化”、农田“非粮化”。坚持“一图斑一核实”,开展25.9万亩潜力资源图斑摸排,目前审定可恢复面积1.88万亩。二是强主体。强化种养大户、家庭农场、农民合作社、农业产业化企业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,出台政策优先支持种粮主体申报粮油规模种植项目,按标准给予5000元至40万元的补助奖励,探索“租金变股金”的土地流转利益联结机制,流转价格控制在500元/亩以内,2023年底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1.3万家以上。三是强效益。集成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技,大力推广“龙宝种粮”模式,推广“稻+”“玉+”生产方式,成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96家,建成高标准农田123.4万亩,2023年耕地复种指数提高到135%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58%以上。

提升效益,林地改革激发振兴动力活力

聚焦“重林、造林、营林、治林、林改”五个重点,大力发展林下经济,提升林业综合效益,林下经济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。一是抓示范。以国有林场、国储林为重点,打造中药材、食用菌、林下养殖等各类基地30个。指导示范作用较强、生产规模达1000亩且连片的开阳县杠寨林场新屋基工区、开阳县双永国有林场林下种植基地积极申报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。指导开阳县、息烽县申报一批贵州省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试点。二是抓主体。支持龙头企业发挥资金、技术和管理优势,带动发展林下经济,逐年将重点扶持具备规模的经营主体申报书纳入区(市、县)项目储备库,培育林下种植经营主体50户以上。三是抓支持。积极争取省级林业改革产业补助等资金、落实市县林业产业专项资金、整合乡村振兴专项资金,用于林下经济产业补助和示范基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。今年已争取到国家、省林业项目16个,资金850.6万元。

盘活利用,宅基地改革促进乡村宜居宜业

宅基地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。贵阳贵安聚焦“清、建、管、用”四个关键,加快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,推动闲置资源资产转化为农民增收强劲动力。一是全面清。在充分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,“一户一策”,通过依法转让、超面积有偿使用、依法依规完善手续等方式开展确权登记,为农村闲置房屋盘活提供权属保障。截至目前,累计完成宅基地确权登记21.6万宗。二是规范建。按照“规划先行、政策引导、镇村统筹、村民自愿”的原则,引导村民集中建设居住,所有行政村实现详细规划管控全覆盖,累计改造宜居农房20000户、盘活利用闲置农房1254栋,乡村农房风貌持续改善。三是严格管。将农村宅基地批准书、规划许可证审批权限下放委托到乡镇,建立“一站式”审批管理服务窗口,提高审批管理和过程监管能力。严格落实“一户一宅”规定,加强新增建房审批管理,禁止未批先建、超面积占用宅基地,严控违法占耕建房。四是盘活用。大力推广开阳水东乡舍“622+1”、修文幸福村“811+N”等模式盘活利用闲置农房,打造**市级闲置农房盘活平台“村村APP”,建设10条农村“五治”集成暨乡村旅居示范带,培育壮大避暑旅居产业。以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市试点建设为抓手,建设农村产权综合性服务平台,完成闲置房屋线上挂牌交易786宗、涉及金额4748.03万元。

入市交易,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实现产业提质提效

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。在息烽县探索集体建设用地盘活路径,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,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,助力农民增收。重盘活。摸清**集体建设用地27.89万亩底数,“一村一策”制定盘活方案,采取村集体经济“1+1”发展方式,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社会资本合作,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、民宿等业态。建机制。制定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改革实施方案、管理办法以及实施细则,编制基准地价,实现“同权同价、流转顺畅、收益共享”。推试点。深入推进息烽县**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,累计完成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交易9宗共662.9万元。

新征程上,贵阳贵安“三农”系统将持续聚焦重要领域、重要任务、重要试点,抓住关键主体、关键环节、关键节点,紧盯农村“四块地”改革,以重点带全局,不断增加农业农村改革的系统性、整体性、协同性,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,持续激发农村动力活力,推动乡村振兴。
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

上一篇
下一篇

在线留言

MESSAGE

MESSAGE在线留言
Copyright ©2024 贵州熄烽窖酒业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企业资质技术支持:万商云集
咨询热线189 8514 3698
扫码关注我们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