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特的地质地貌
茅台镇位于东经105°,北纬27°,地域海拔高度420-550米,依山傍水,风景秀丽。酒文化源远流长,被誉为“中 国 第 一 酒镇”。
茅台镇地质结构主要是侏罗、白垩系的紫色砂页岩、砾岩、细砂岩夹红色含砾土岩,形成时间7000万年以上,具有良好的渗水性,地面水和地下水通过两岸红层渗入赤水河,溶解了红层中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。
独特的自然气候
茅台镇四面环绕着1000米以上的高山峻岭,地处河谷地带,河谷平均海拔400米,冬季暖和(气温不低于10℃),夏季炎热(平均35-40℃长达五个月),年平均湿度大(年平均湿度78%),气象相对流动小。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,适宜酿酒微生物的生成与繁衍的小气候环境。
独特的土壤
茅台镇紫红土壤中砂质和砾石含量高,土体松软,孔隙度大,具有良好的渗透性,无论地面水和地下水都通过两岸的红层流入赤水河中,既溶解了红层中的有益成份,又经过层层渗透过滤,滤出了纯洁、香甜、可口的泉水。
茅台酱酒选用的当地红樱子高粱不是所有土壤都能驾驭得了的,茅台镇紫红土壤富含矿物质,偏酸性,种植的红樱子高粱颗粒坚实、饱满、均匀,粒小皮厚,赋予了茅台酱酒优雅细腻、丰满醇厚、回味悠长。
独特的生态溪泉
赤水河集灵泉秀水于一身,从茅台镇旁依街而过,静流无声,缓缓东流至镇口,然后调头北下。随着季节的变化,河水也会有一些变化,每年夏天雨季,山水冲洗,两岸紫红色的泥沙冲入河中,河水变为棕红色,是名副其实的“赤水河”。到了重阳金秋时节,赤水河又恢复纯净清澈本色,此时正是酱酒投料的季节,河水的自然变化**有利于酱酒的酿造。
周总理对生产茅台酒的地理条件、气候、土壤和水质极为关心,1972年,他在**计划工作会议上特别指示,为了确保茅台酒质量,赤水河上游100公里内不能建任何工厂,特别是不能建化工厂。由于周总理的关心,赤水河没有受到现代工业的污染,保持了良好的生态溪泉。
独有的神秘微生物群落
茅台镇特殊的气候和地质结构,适宜酿酒微生物的生成与繁衍,在长期的酱酒酿造过程中,这些微生物通过优选、进化、优胜劣汰,适者生存,从而形成独特的微生物生态圈。
茅台镇坐落于高山环绕的低凹河谷地带,空气流动显著特点是静风频率很高,风速小。长期大规模的酿酒业生成驯化的微生物种群飘游、富集在茅台镇的空气、土壤中,为优良酱酒的酿造网罗微生物提供了不可替代、不可复制的宝贵资源。
神秘的红缨子高粱
茅台镇酿酒原料为一种糯性高粱,俗称红缨子,此高粱主要产于贵州仁怀境内及相邻川南地区,地理位置东经105°-106°,北纬27°-28°之间的低山地。该山地海报高度为700-1000米,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,土壤为紫色土、石灰土等,适宜此高粱的种植。
本地高粱与其它高粱不同,颗粒坚实、饱满、均匀,粒小皮厚,支链淀粉含量达88%以上,截面呈玻璃质地状,适于酱香型白酒工艺的多轮次翻烤,使每一轮的营养消耗有一合理范围。
酱酒用高粱皮厚,并富含2%-2.5%的单宁,通过独特工艺发酵使其在发酵过程中形成儿茶酸、香草醛、阿魏酸等正宗酱香酒香味的前体物质,形成酱酒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苯酚类物质等。这些有机物的形成与酱酒高粱及地域微生物群系密切相关,也是酱酒幽雅细腻、酒体丰满醇厚、回味悠长的重要因素,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酱酒富含**的多苯酚类物质,适量饮用,有益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