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乡村行·促振兴」息烽县流长镇:“红绿融合”促振兴
秋高气爽,走进贵阳市息烽县流长镇,一幅幅生动的乡村振兴图景映入眼帘。这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,中国工农红军于1935年南渡乌江时曾在此留下足迹。这是一片遍布奋进足迹的土地,乡村振兴步履坚实,春赏花、夏避暑的乡村旅游风生水起。近年来,流长镇认真学习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建强基层战斗堡垒,推动“四在农家· 和美乡村”建设,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,探索“宅改”带动农旅融合发展,创新乡村治理变“智理”新方法,走出了一条产业兴、生态美、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。
秋高气爽,走进贵阳市息烽县流长镇,一幅幅生动的乡村振兴图景映入眼帘。
这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,中国工农红军于1935年南渡乌江时曾在此留下足迹。
这是一片遍布奋进足迹的土地,乡村振兴步履坚实,春赏花、夏避暑的乡村旅游风生水起。
近年来,流长镇认真学习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建强基层战斗堡垒,推动“四在农家· 和美乡村”建设,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,探索“宅改”带动农旅融合发展,创新乡村治理变“智理”新方法,走出了一条产业兴、生态美、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。
特色农业 探索农民致富增收路
“去年,流长镇举办了贵阳市精品葡萄品鉴会,有摩尔多瓦、密光、阳光玫瑰、葡之梦等好多品种可以免费品鉴,味道又脆又甜,今年我特意带上家人来采摘,顺便给朋友们带几箱回去。”来自贵阳的客人刘莉说。
以前的长涌村产业薄弱,农民收入低,农户多靠外出务工维持生活。
2016年,长涌村开始种植葡萄,推进“一村一品”,发展精品葡萄种植。品种多、味道好、**成了长涌葡萄的代名词。
村民黄敏是通过葡萄产业增收致富的村民之一。
“以前在家找不到发展方向,只能外出打工,工资不仅养家困难,而且不能照顾家中老人,与孩子聚少离多。”黄敏说。村里号召发展葡萄产业,她看准时机,承包8亩土地,搭建5个面积8平方的棚架,开始了“小葡萄、大幸福”的致富道路。
“刚开始,我们对葡萄种植需要的温度、湿度把控不准,一年种出来的葡萄卖相不太好,产量少,销量低。后来,镇里组织葡萄种植专家到村里来教技术、教方法,今年,我的葡萄预计能带来收入12万元,比我出门打工一年强。”黄敏说。
产业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户增收,还为附近的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。
“自从我们村开始种葡萄,我一直在村里面打工,每天工作就是给葡萄施肥、套袋、装箱,一天120元,很划算。”在流长镇葡萄基地务工的长涌村村民杨时先说。
依托优越的气候环境、肥沃的土壤条件,流长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,在长涌村培育各类精品葡萄260余亩,预计全年收入可达600万元。如今的长涌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“葡萄村”。原本落后的小山村,找到了发展的新路径。
农房民宿 改出乡村发展新气象
“这栋房子是我家老屋,我们一家人在外上班,平时很少回来,听说村里在搞闲置房屋改造,由公司出钱给我们装修,统一经营管理,我们一时间加入民宿改造队伍。”提起自家民宿,龙泉村村民刘大恩开心地说。
刘大恩介绍,如今,每年每间房1200元的保底收入,有50次免费“回家”住民宿的权限,每到逢年过节,一家人回老家团聚,“这条路走对了!”
近年来,流长镇创新探索“622”模式,在龙泉村改造农村闲置房,打造“又见乌江”项目,发展民宿、餐饮、休闲农业等乡村产业。
据介绍,“又见乌江”民宿由企业统一规划、统一改造、统一运营,产生收益后按照投资人60%、农户20%、运营企业20%的比例分红,运营企业、村集体和村民共同组建混合所有制公司,负责项目运营,实现企业、村集体、村民利益共享。
通过改造农户闲置农房,打造乡村民宿,龙泉村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,美化村寨环境,拓宽乡村发展路子。
“自从又见乌江民宿开业之后,我一直在这里当服务员,负责民宿的卫生保洁,每个月工资2500元,比我在城里面打工方便多了。”村民罗祯燕说。
近年来,流长镇围绕“四在农家 和美乡村”建设目标,积极探索“622”、“631”等模式,发挥乡村旅游优势资源,积极打造生态宜居乡村,促进农民增收。目前,全镇已在龙泉村、宋家寨村建成“又见乌江 水东乡舍”民宿4栋、芳蝶岭民宿10栋,游客入住8000余人次,营业额达124万元,累计带动140余人就业。
“AI网格员” 推动基层治理变“智理”
“我在村网格群里咨询办结婚证需要准备哪些东西,马上就从‘服务助手’那里得到了答案,太方便了。”流长镇四坪村村民黄萍对流长镇“AI网格员”提供的问政解答服务**满意。
“水尾村怎么停水了?”近日,一则民生消息发布在水尾村村民组长群,流长镇综治中心一时间收到信息提醒,及时分派任务,为群众解决了停水问题。这些问题的妥善解决,得益于“AI网格员”对群信息的抓取、梳理和及时上报。
通过把小程序添加到群众已有的微信群里面,“AI网格员”会收集信息,对群内关键词进行智能过滤,抓取语音、文字中的敏感信息,向管理员报告,管理员立即向领导汇报并协调有关部门、村进行联合处置,提高突发案件事件的处置效率。这是流长镇新探索出的基层治理“新工具”——“AI网格员”。
“‘AI网格员’不仅能把搜集到的投诉、举报、建议、问题等线索一时间反馈给后台,对咨询类的信息进行AI智能答疑,还能对惠民政策开展宣传,为我们基层工作人员减轻了负担。”镇综治中心负责人王昌平说。
流长镇切实关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积极探索“AI网格员”进群入网,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,让基层“治理”变“智理”,进一步提升为民办事效率和质量。
截至目前,全镇114个村组网格群均已接入AI智能系统,覆盖群众1.2万人,数据分析6298条,抓取重要信息53条,共计推动解决涉民生问题11个,排查隐患3处,成功调处矛盾纠纷9起,调解成功率**。
在这片承载红色记忆的土地上,流长镇围绕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,用产业兴业富民,用改革促农增收,用治理美化乡村,促进农业高质、农村宜居宜业、农民富裕富足。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